在杭銀線綿延300多公里的管道建設戰場,活躍著哈納斯管道建設者的身影。他們拼風沙、戰嚴寒,冒風雪,在塞上荒漠、無盡沙海展示著管道人的激情與豪邁。今天小編就要帶伙伴兒們一起走進這片沙漠去看看“橘紅工裝”的工作。

小編先來介紹一下這條管線吧:
杭錦旗至銀川天然氣管道聯絡線工程—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、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項目,線路途經內蒙古杭錦旗、鄂托克旗、三北羊場、都思兔河至寧夏平羅縣陶樂鎮,自東向西穿越黃河后經賀蘭縣、興慶區通過銀川末站進入城市燃氣管網,線路全長約282公里,其中寧夏段約91公里,內蒙段約191公里,管線設計壓力6.3 兆帕,采用直徑711毫米的直縫和螺旋埋弧焊鋼管道,設計輸氣能力25億立方米。
線路共穿越黃河一次,省級河流1次,穿越中小型河流、溝渠30余次;穿越鐵路3次,高速5次、各類省級道路近百余次。其中穿越黃河工程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,穿越長度約2700米,深度約36米,采用定向鉆穿越技術。


你知道杭銀聯絡線有多重要嗎?!
杭銀聯絡線是寧夏第二條天然氣民生氣源。工程建成后,可以充分利用中石化在內蒙古的天然氣資源,補齊蒙寧兩省區天然氣跨區輸送短板,實現寧夏民生多元化氣源保障,對優化能源區域配置,提高自治區天然氣消費當量,促進寧夏利用天然氣實現能源轉型迭代,帶動產業鏈發展,實現工業轉型升級,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意義重大;同時降低大氣污染,改善人居環境,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。
由于線路途經區域主要為荒漠化草場和林地,生態系統比較脆弱,所以在鋪設管道過程中,增添了許多困難,要盡量在不大面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,保質保量地完成鋪設管道工作,還要對現有的環境進行保護和治理。


“質量絕不打折扣!”
杭銀聯絡線項目踐行了一個理念——“建精品工程、鑄安全管線”的質量安全理念;遵循了兩條主線——推進現場規范管理,加強風險管理,增強現場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力度,嚴格糾正和查處工程現場的不規范質量行為;提高質量體系運行有效性,增強體系對質量的保障能力。你知道嗎?他們每天對各作業面要進行質量檢查和考核,通過檢查促進質量管理;加大對關鍵工序關鍵點的質量管控力度,對關鍵焊口建立專項檔案,利用數字化管道平臺,進行數據采集和傳輸控制,實現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;建立管線數字名片,全程點位標注,實現可追溯性數據跟蹤,保障管道安全可靠、平穩高效運行。利用數字化管道平臺,所有工程細節,小至一個零部件,都毫無遺漏,可提升效率,精準把控施工進度。
?橘色,象征熱烈、奔放、激情與斗志,代表了管道員工積極奉獻的情懷,在杭銀聯絡線沿線施工現場,黑黝黝的鋼鐵巨龍旁,參建員工身穿的“橘紅工裝”在漫漫沙海中分外醒目,他們期盼“讓環境更美麗,讓人們更幸福!”